「那些藏在我們眼球後面的心事...」
昨天中午提到,下面三個標題哪個吸引你呢?
A「這個發現只跟你說呢」
B「全球百萬行銷人都想知道的秘密」
C「來自華頓商學院的行銷研究」
�
其實,我用了三種不同的心理誘因:
A「這個發現只跟你說呢」
這組用的是私密感:有個發現,不告訴別人,只跟你說。那一定是跟你特別熟才會這樣吧。
私密感的變形是尊貴感:你是我們的貴賓,所以只告訴你
但寫寫粉專,不用搞到尊貴感的
B「全球百萬行銷人都想知道的秘密」
這組用的是不想落後:全球、百萬都給人數量很大的感覺,那麼多人都知道了,我怎麼可以不知道。
我有朋友是不能看到排隊的:一看到就會去排。
聽過最誇張的一次,她一邊跟家人說「那些人怎麼什麼都排啊,哈哈哈」,下一秒人就已經在另一個隊伍了,「不排排看怎麼知道是在排什麼呢」
這應該就是不落後的心態的極致表現吧
話說我前天去排了三分鐘的口罩,為什麼去排,然後又只排三分鐘呢?現在口罩這麼好買了嗎?
其實是因為我看到隊伍難得的短,只有十幾個人,就開開心心去排了。
排了三分鐘後,忽然有人問我「你的號碼牌是幾號?」才知道這是已經排隊拿過號碼牌的人的二次排隊過卡....
你們慢慢來吧,我是不能排隊的那種。
C「來自華頓商學院的行銷研究」�
這招也常常有效,訴諸權威。權威要慎選,因為對我有效的權威未必是你認可的。
例如,如果我說這是「來自大衛・艾克的建議」,99.999999%的人應該只會覺得「他誰啊」
(其實是品牌教父,但就連做行銷的我也無法第一時間反應過來)
…
選擇代表一種區隔,與對聽眾的篩選
昨天寫文章時候選了 A「這個發現只跟你說呢」,
因為我個人沒有那麼喜歡排隊,還有沒那麼喜歡在寫東西時候訴諸權威(雖然非常有效),我喜歡謙虛一點兒的方式
�不過喜歡的,未必是有效的,
在喜歡跟有效之間的權衡,是種專業
你喜歡哪個,代表了某一種你喜歡吸收資訊的方式
如何,有沒有很像心理測驗呢?
…
你喜歡這篇文章吧。
那按笑臉吧~留言+1吧~分享吧
😆 😆 😆